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决策公开 / 决策结果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关于印发《广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字体: 我要纠错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有关单位:

《广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已经六届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2022年11月15日

广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政府运行、决策、服务、监管能力的重要引擎。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市以政务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提高政府效能,为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底座不断夯实。升级改造市级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完善网络架构,建设市—县主备骨干链路,部署安全管理、运维管理、态势感知和身份认证平台,全面支持IPv4/IPv6双栈协议,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承载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市级电子政务外网上联省电子政务外网,贯通6个县(市、区)、广安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以及所有乡镇(街道)并向村(社区)延伸,横向覆盖所有市级部门(单位),全市接入单位1208个。统筹通信运营商已建云资源,推动部门自建系统迁移上云,全市在云上部署应用系统29个。5G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建成5G基站2000个。积极改善偏远农村地区通信基础,持续推进光纤宽带完善工程,共成功申报工信部电信普遍服务项目6批次。

2.信息系统加速整合。出台《广安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整合信息系统,开展专项审计,关停“僵尸”系统35个,全市自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由213个整合为129个。建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OA系统),并向市县部门、乡镇延伸,现有520家单位7880个用户使用,完成与省政府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对接。建成市政府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延伸至各县(市、区)及重要市级部门。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广安站点,基本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一站管理”“一号登录”。

3.资源共享初见成效。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建成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使用单位达373个,接入系统66个、数据共享应用57个,编制数据共享目录12054个,归集数据资源72706万条,发布开放目录9046个,归集数据资源4719万条,市商务局、市医保局等17个部门(单位)向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申请回流数据资源目录59个、数据量2282万条。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5大基础库和财税金融、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22类主题库。建设智慧城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等特色数据应用,出台《广安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广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广安市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开展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促进各地各部门高效聚数、安全用数。2021年,广安市晋级“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城市综合排名前40强。

4.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取得一定成效。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群众需求强烈的公共服务事项,以及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便民服务应用217条接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广安站点,畅通系统间数据查询使用渠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政银合作、业务对接创新实践,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网上共受理办件160.3万件,全程网办率达到97.6%,509项工程建设类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全市“一网通办”综合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5.治理水平逐步提高。整合“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和平安城市视频监控资源,成功争取国家“雪亮”工程重点支持项目,建成覆盖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雪亮”工程建制村覆盖率100%,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管信息采集、收集、处置体系。整合全市27个部门34条非紧急热线,联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立群众办事服务诉求平台,形成市、县、乡、村一体化办理体系,成功纳入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城市。认领省“互联网+监管”平台监管事项1129个,编制市县两级检查实施清单7971个,事项认领率、实施清单编制完备率均为100%,汇聚监管行为数据48161条,实现监管信息联网共享。

(二)主要问题。

全市数字政府建设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数据壁垒、系统分散现象依然存在,数字政府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能力不强。

1.统筹合力仍需激发。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合力不够,协同联动机制尚不高效,主管部门与业务部门责任边界不明晰,市县两级统分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政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建设运营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2.基础设施支撑不足。电子政务网络整合效果不佳,部门业务专网迁移对接电子政务网络进展缓慢。县级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尚未全面完成,网络承载能力有待提升,村(社区)接入率不高。统筹云资源力度不够,云平台支撑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监管和考评机制。

3.政务服务亟待提升。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不深,办事环节和业务办理流程有待持续优化,“就近办、一次办、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仍需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强。

4.数据治理能力较弱。政务数据汇聚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功能释放不够,无法从数据采集、存储、应用及管理等进行全流程记录和跟踪。数据应用停留在统计层面,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研判能力不足。数据安全防护水平不高,信息化人才缺乏,严重制约数字政府建设。

(三)面临形势。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将政府数字化转型与国家发展战略融为一体,信息技术变革持续演进,政府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对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国家战略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数字政府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深化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等主要任务,对全国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已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营商环境新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全省部署看,积极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共享开放数据资源,政务信息化已成为政府高效履职的重要手段。但数字政府建设特别是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作出安排部署,要求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区域协同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广安全域纳入,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广安从“区域边缘”迈向“战略前沿”,从“川东一隅”变成“川渝焦点”,区域发展位势实现了极大跃升,数字领域协同共享有了更高平台。从广安发展看,以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速向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并以数据为纽带优化重构生产生活方式,驱动政府治理运行模式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当前广安正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亟待把数据要素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服务,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更好地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充分释放数字化红利,全方位提升政府履职效能、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对数据的统一领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新发展理念,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目标,以促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为动力,以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为方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智能集约、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政府运行协同高效、公共服务普惠便捷、政府治理智慧精准、安全保障可信可控,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数字技术应用助推政府履职能力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改革引领。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运用数字技术对政府的运行模式、方式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强化系统集成与特色探索有机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入发展,促进政府治理各领域集成创新。

坚持数据赋能。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坚持集约发展。以集约化理念推进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统筹部门协同、行业协作、上下联动,构建条块结合、市县一体、有效衔接的数字政府架构,促进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安全可控。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与数字政府应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同步监管。全面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加强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可靠性和安全防护能力,形成覆盖各级各部门的智能敏捷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网络数据安全。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运行规则以及数据资源、平台支撑、安全保障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数据汇聚、态势感知、智能分析、综合决策、应急指挥等大数据资源调度高效运行,数字政府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作用明显增强,数字政府治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基础设施支撑力显著增强。建成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和政务云,形成市县协同的政务云调度机制和服务体系,公共支撑平台有效支撑数字化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资源生产力不断提高。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务数据全面汇聚,建成各类基础库、专题库和主题库,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数据资源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

政府运行协同力持续优化。统一领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简约高效的数字政府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科学决策、精准治理、普惠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多级联动、多点协同、多方合作的工作格局。

公共服务影响力明显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各类业务系统应接尽接、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川渝通办”群众满意度高,公共服务数字普惠城乡覆盖体系基本健全。

社会治理统筹力更加强劲。智慧广安大脑高效辅助科学决策,基本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一网统管”治理模式,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全省领先。

网络安全保障力重点突破。建设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形成全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一条线”,风险评估、检查指导、监督考核、安全监测等制度健全,提供覆盖安全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同城融圈承载力大幅改善。利用数字化推动渝广两地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领域融合、便捷、高效,就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基本实现同城化,川渝合作示范区、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建设亮点突出,协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表1:广安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主要公共指标

序号

类型

指标

单位

现状值

目标值

1

数字化履职能力

一窗综合受理率

%

85

100

2

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数量

57

100

3

高频服务事项川渝通办比例

%

/

99

4

政务服务好差评

99

100

5

天府通办广安站点行业覆盖率

%

/

99

6

数字化驱动能力

开放数据集

9158

12000

7

共享数据集

12324

15000

8

数字化支撑能力

5G基站数

2000

9100

9

政务云资源算力规模

万核

0.6

1.2

10

应用系统迁入政务云数量

29

150

11

村(社区)政务外网

接入率

%

39.3

100

(四)实施策略。

按照“整体协同、分类推进”“省市一体、市县联动”的策略,统筹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政府治理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等全方位、系统性重塑。

1.整体协同、分类推进。按照系统、资源、业务整体协同要求,分步骤、分类型、分层次推进建设。对现有信息化系统开展业务、数据、系统等标准化梳理,推进业务系统整合、升级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投资。推进信息共享,制定业务流程、数据等整合重组计划,完善数据共享协议、管理和操作机制。建设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大平台、大系统,提高跨部门业务协同和应用集成水平,持续提升政府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2.省市一体、市县联动。按照技术架构、标准规范、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为一体的数字政府建设思路,充分运用省级平台,构建数字政府总体架构,统筹考虑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按照省、市统一规划、总体架构和标准规范,充分依托和利用已有建设成果,有效整合应用系统和主题数据,保障省市县系统通、数据通、业务通、服务通、成效同。

三、总体架构

(一)管理架构。

在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市政府办公室组织推进落实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市大数据中心负责为各地各部门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撑和基础支撑服务。各地各部门基于省市统一基础平台、统一开发标准、统一应用框架,规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公众参与、智库支撑”的数字政府共建模式,鼓励行业优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整合资源,探索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和政府数据资产管理新模式,构建数字政府生态体系。


图1:数字政府“管理架构”

遵循“上下统筹”的管理模式,市大数据中心在市政府办公室指导下统筹全市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标准制定,县(市、区)大数据工作职能机构在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指导下,根据省市管理框架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协同联动”的建设模式,按照全市统筹规划、跨部门协同和统一部署要求,开展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采购、服务、验收和数据对接。建立“标准统一”的运营模式,市县两级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单位遵照“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模式,开展本地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服务的统筹和管理。

(二)业务架构。

以整体协同、平台驱动为基础,围绕“服务、治理、协同、融合”等业务领域,综合运用机制创新、系统集成、流程优化、数据赋能等措施,聚焦“数字化改革、智能化运行”总体方向,不断优化数字应用场景,服务企业、群众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依托省、市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形成政府运行“一网协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同城融圈“一体多元”,持续开展业务创新,提升协同水平。


图2:数字政府“业务架构”

运行管理体系通过政府内部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加速数字化进程,以一体化协同办公、机关数字化协同运转、政务信息化协同联动,激发行政效能活力。政府治理体系建设以“一脑四中心”为基础,增强经济调节、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动态感知、协同联动、辅助决策等支撑能力,形成“一网统管”格局。公共服务体系以改革为引领,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等重点领域改革,促进服务提质增效。“同城融圈”体系着力发挥数字政府引领作用,驱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加快发展。

(三)技术架构。

按照“系统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总体要求,构建基础底座层、融合平台层、业务应用层、用户交互层和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营维护体系的“四横三纵”技术架构,提供安全可控、智能便捷的技术支撑,实现数字政府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公共支撑、业务应用等集约化、一体化建设和运行。


图3:数字政府“技术架构”

“基础底座层”通过整合资源,按照“一朵云”“两张网”的统建模式,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灵活运用、高效配置。“融合平台层”通过数据资源平台、公共支撑平台建设,支撑“一脑四中心”体系功能持续优化,为各类政务信息化应用提供大数据及公共能力支撑服务。“业务应用层”围绕政府运行、普惠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推进系统集成共建,形成协同高效的业务应用体系。“用户交互层”立足广安政务服务品牌、服务特色,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服务载体。

(四)数据架构。

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构建上联省、下通县(市、区),涵盖数据源、数据汇聚、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中台、数据服务、数据对接的“七位一体”数据架构,夯实数据源、数据汇聚、数据资源、数据治理等基础,建强“智慧广安数据中台”中枢功能,通过数据要素清单化、资产化、价值化路径,增强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各地各部门数据管理和业务应用。


图4:数字政府“数据架构”

“数据源”包含各地各部门产生的业务数据、视频图像、物联感知等数据资源以及依法“统采共用”的社会数据、企业数据。“数据汇聚”打造市、县(市、区)两级数据资源汇聚通道,形成市县两级集中的数据资源池。“数据资源”包含基础库、主题库和专题库。“数据治理”通过组织、流程、制度、工具等的整体推动,提升数据可信、辅助数据决策、防范数据风险,支撑数据服务共用和价值挖掘。“智慧广安数据中台”承载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清洗加工、数据服务可视化等核心功能,为相关主体智能便捷使用数据提供支撑。“数据对接”实现与省相关资源平台、业务系统对接,支撑数据回流共享。

四、重点任务

(一)夯实“数聚”底座,筑牢智能集约的基础设施体系。

1.建设可信政务“一朵云”。统筹整合建设政务“一朵云”,提升云平台承载能力,逐步实现与省级政务云对接,为全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及安全等服务,强化应用系统开发、集成、运营等支撑。推进信创云建设,全面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产品,提升安全可控水平。加强异构云平台间融合互通,建设一体化政务云监管平台,强化资源申请、使用、撤销等环节全过程监管,着力提高云资源利用率。按照全省云灾备建设规划,推进市级政务云灾备体系建设。

2.优化电子政务“两张网”。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加快市—县骨干网络扩容和县级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实现双千兆到县、百兆到乡镇。按照“按需接入、应接尽接”原则,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子政务外网体系,实现村(社区)全覆盖,鼓励企事业单位接入。市、县分级实施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加强安全管理。聚焦移动政务、公共安全等应用场景,开展政务物联网建设,探索基于5G的电子政务外网移动接入,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增加电子政务内网承载应用,强化运维综合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应用效能。推进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内网、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

3.构建公共支撑“四平台”。强化业务应用支撑能力建设,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授权使用的公共支撑平台。建设智慧广安数据中台。升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开发平台,统一数据资源接口,加强数据汇聚,开展融合治理,建立标准规范,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服务。建设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以应用为导向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夯实智能感知及处理的数字化基础,为各级各部门应用系统提供统一高效的技术服务。建设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提供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归档、智能客服等基础应用服务,推进数字化共性应用集约建设。建设大数据资源调度分析平台。强化数据资源、云资源、网络资源、大数据通用能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调度,可视化展示大数据应用场景和发展成效。

专栏1 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 政务云

强化“一脑四中心”资源统筹支撑,提升政务云IaaSPaaS服务能力,为全市各级各单位政务信息系统提供软硬件IaaS服务,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开发测试和运行PaaS服务,提升政务云适用率。研究制定政务云健康评价体系,优化政务云平台运营服务,完善全市统一的云服务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各方具体职责,提升政务云运营效能。

2 网络基础设施

加快千兆网络部署,推动城区和重点乡镇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持续推进通信骨干网扩容升级,统筹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扩大5G建站规模,实现城市5G网络全覆盖。按需扩容电子政务外网及互联网出口带宽,规范互联网接入管理,实现市县两级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互联网出口。

3 智慧广安数据中台

依托技术支撑平台,优化数据中台的数据治理能力和运行机制,以业务应用为导向,实现数据接入、集成、清洗加工、建模处理、挖掘分析,为各地各部门数据应用提供产品化、标准化能力支撑。增强业务数据处理能力,形成数据生产、消费和循环体系。

4 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

参照数字政府技术架构,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夯实数字化基础支撑。统筹建设人工智能支撑平台,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和数据建模挖掘分析等功能模块。建设数字孪生公共平台,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三维数据底板。建设通用应用开发平台,实现各类业务、服务统一接入、统一开发和统一运营。

5 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

依托省建基础支撑平台,综合运用各类新技术,形成融合型平台支撑体系,保障电子证照、身份认证、公共支付等共性服务能力。围绕重点共性应用需求,按照标准化、平台化方式,提供各类自主调用、灵活配置的共性应用工具,提升多元化场景支撑能力。

6 大数据资源调度分析平台

建设资源统一调度服务门户、大数据基础支撑和能力平台、资源调度监管系统和可视化调度系统,实现与省大数据资源调度平台对接,形成面向应用服务的公共基础支撑能力。

(二)畅达“数通”渠道,建设共享开放的数据资源体系。

1.健全数据资源仓库。发挥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数据资源需求、责任、开放目录等清单,提升数据要素作为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建设的核心驱动价值。优化整合各领域数据资源,建设广安大数据资源中心,形成全市数据“一张图”。以业务应用为导向,省市共建共用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围绕部门业务主线,汇聚整合关联数据,加快建设宏观经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主题库。推进行业数据与政务部门数据有效对接融合,建立交通出行、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行业专题库。

2.加快数据资源汇聚。完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开展数据资源普查,按照“一数一源一标准”,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动态更新,实现数据目录化、目录全局化、全局动态化、动态实时化。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技术标准,完善数据质量问题反馈和改进机制,提升数据采集、汇聚、存储等各环节质量。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持续提升数据管理水平。

3.完善数据交换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制定完善数据共享供需对接、规范使用、争议处理、安全管理、技术支撑流程和制度。依法统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重点数据资源,持续拓展数据规模和覆盖范围。发挥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枢纽作用,实现向下覆盖各县(市、区)、广安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向上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共享,有序推进省级政务数据回流,实现政务数据资源充分共享、动态管理、协同应用。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绩效评估,促进数据横向整合、纵向流通。

4.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围绕公安、人社、自然资源、交通、税务、电力、城管、不动产登记、金融和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逐步建立分行业、分场景数据开放机制,优先开放民生密切相关、社会迫切需要、经济效益明显的公共数据,完善市公共数据开放网站。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公众等市场主体利用公共数据开展科技研究、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创新创业。依规探索首席数据官、数据经纪人、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创新制度和标准。支持企业依法挖掘利用公共数据价值,安全有序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

专栏2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 基础库

强化人口信息采集汇聚,完善人口基础数据库。整合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会组织法人和个体工商户等基础信息,丰富法人库信息。依托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扩展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依托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社会信用信息汇聚,实现各类数据与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充分对接使用省统建的电子证照库,深化电子证照归集应用,加强电子证照信息互认共享,推进全市各类业务应用建设和接入。

2 主题库

围绕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重点领域,汇聚产业组织、生产能力、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等基础数据,构建经济运行主题库,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整合相关数据和视频监控资源,建设社会治理主题库。汇集水、气、声、污染源、土壤等数据资源,建设生态环境数据库。汇聚困难群众、困境儿童、老年人、婚姻登记、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村(社区)等数据资源,建设民生保障数据库。推进公共视频资源共建、共用、共享,构建集约化公共视频资源库。

3 专题库

汇聚整合关联数据,构建完善专题库,为本行业及跨行业业务开展和创新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制定行业数据采集标准,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建设行业数据资源平台,融合形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数据库。

4 公共数据资源目录

按照数据资源目录管理要求,建立全市数据目录与部门目录同步更新机制,持续开展公共数据梳理、编目和动态更新,实现全市公共数据“一本账”管理。

(三)建强“数智”中枢,优化协同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

1.创新辅助决策智能化。围绕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决策指挥和日常运转需求,全面深化重点业务系统应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依托智慧广安大脑建设“一网统管”决策指挥中枢,利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综合运用数据关联分析、数据建模等技术,开展分层分级应用的研判分析、综合指挥、高效处置及监督管理,实现党政机关谋划、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方面数字化协同。加强党委政府数字化服务模式创新,运用综合论证、联合审批、绿色通道等实现动态管理、协同执行和迭代完善。

2.推进政府机关数字化。强化政务协同支撑能力建设,整合办文办会办事和信息报送等应用系统,针对党务数字一体化、机关档案数字化等重大任务、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协同应用模块,打造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拓展平台移动办公能力,实现政务信息实时提醒、政务事项便捷处理、办公流程无缝衔接。建设覆盖全域的视频会议系统,提高政府内部办会效率。推动机关内部非涉密办事事项网上办理,聚焦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资产、后勤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强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机关内部“一件事”联办。

3.加强365bet体育在线网投 信息化。发挥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发布主载体、舆论引导主阵地、办事服务主窗口、政民互动主平台作用,建设“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的数字化媒体总门户,实现365bet体育在线网投 “一站集约”。推动政府网站和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发布、处理的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统一发声、联动传播。完善分类分级、集中统一、共享共用、动态更新的政策文件库,集成与企业群众联系紧密的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经济服务、住房建设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办事指南。推进365bet体育在线网投 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优化政策智能推送服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4.处置社情民意高效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数字服务体系,推动社情民意全周期数字化管理,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应用,实现社情民意线上“码上知”、掌上“安心办”、网上“全程督”。依托“心连心服务中心”“云上政企”平台,建立社情民意、企业诉求“直通车”,实现民情收集、提交、办理、反馈、评价、分析一体化协同联动。

专栏3 运行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 党务数字一体化应用

优化升级推广“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建工作数字化留痕、全周期管理、全过程联动。依托省党务数字信息系统,开展基层党建、干部队伍、人才培养、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一体化管理。

2 档案数字化应用

建设数字档案馆,推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业务系统与数字档案应用系统对接。优化完善全市档案目录体系,开展档案资源普查、档案目录体系管理、档案在线接收、档案资源共享利用。

3 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

完善全市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功能,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和办公协同。深化移动端办公应用,打造统一的“掌上办公”政务品牌,按照全省公文交换标准规范,推进电子文件在重点领域的覆盖应用。

4 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

丰富机关事务“一件事”应用场景,优化“一件事”运行流程,推动“一件事”改革与机关效能提升、“全流程”项目管理、“资产化”数据管理等建设重点紧密结合。聚焦机关事业单位资产、节能、后勤等领域,构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体系。

5 心连心服务中心

整合全市非紧急政务服务热线。升级“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建成集移动办公、随手拍、微信、微博、网站于一体的全媒体受理平台,打造“12345”一号对外、“接诉即办”数字政府“总客服”。

6 数字化融媒体平台

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融媒体平台,统一党政权威信息发布出口,建设媒体软件、媒体平台、媒体设施、网络安全等服务系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支撑。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多角度宣传报道经济社会发展新进展、新成就,不断巩固壮大主流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7 政府网站集约化云平台

升级改造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云平台,深化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完善政民互动功能,便捷政务服务方式,强化运维服务手段,打造集约节约、整体联动、共同发声、高效惠民、安全可靠的政府网站集约化云平台。

8 365bet体育在线网投

深化重点领域、民生领域及重大战略部署信息公开,大力推进政府公开信息资源分析应用。加强365bet体育在线网投 ,推进365bet体育在线网投 专栏建设,为群众提供政府信息网上查询、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政策咨询等服务。

(四)丰富“数用”质效,完善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1.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全面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广天下·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围绕年检、备案、注销和证明等简单事项,实现“一证一照办”“零材料办”。聚焦关联性大、企业群众获得感强的跨部门跨层级事项,推动“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突出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高频事项,逐步形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就近办”。推动医保异地备案、公积金缴存等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掌上办”“自助办”。面向企业异地投资兴业、流动人口异地就医就学落户等跨省高频事项,实现“川渝通办”“跨省通办”。

专栏4 政务服务建设重点工程

1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广安站点

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支撑体系,开展综窗协同、数据共享、自助服务,推进数据回流。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广安站点功能,提升政务服务支撑能力,形成省市两级双向赋能、协同智能的政务服务生态体系。

2 政务服务“好差评”

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企业和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跟踪解决和结果评价。推进“好差评”向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差评”问题分析和日常监测反馈。

3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升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实现中介服务网上选取、网上签约、网上评价、网上监管,发布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推动“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等业务改革与“网上超市”深度融合。

4 重点行业“一网通办”

推动实施教育体育、科技、公安警务、民政、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住房保障、交通运输出行、办税缴费、“互联网+监管”等行业领域“一网通办”能力提升。

5 跨区域政务服务

优化调整跨区域政务服务通办事项,推进更多“川渝通办”事项落地可办,扩展电子证照共享互认范围,深化“西南五省通办”。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社会化场景等领域互认应用。

6 政务服务知识库

依托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完善政务服务知识库,持续优化政务大厅窗口目录和高频事项服务指南。建立分析模型,实现从模糊查询向智能检索转变。

7 自助服务终端

推广自助终端服务,拓宽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可办事项范围,加快自助终端设备在乡镇(街道)、村(社区)部署。加强政银合作,推行更多政务服务进驻银行网点,拓展政务服务受理渠道,带动政务服务向更多场景延伸。

2.推动社会民生普惠多元。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就业、居住、交通、文旅、养老、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数据共享,构建多业务协同应用场景。加强数字化普惠服务能力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建设完善农村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和薄弱领域延伸。在居民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推动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支持企业开发“一卡通”服务和产品。

专栏5 社会民生建设重点工程

1 智慧教育

打造教育大数据平台,构建一体化数字学习空间,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学习资源集成共享。建设满足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构建良好的智慧教育基础环境,打造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学校,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2 智慧医疗

优化完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实体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直报系统,整合多源数据,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探索医疗医保数据共享、集成运用,推进医保移动支付在线结算。

3 智慧养老

促进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大数据服务和养老资源数字管理平台,统筹各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促进不同养老服务平台数字信息共享。

4 智慧人社

推进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应用部署,推进电子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应用。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领域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进人社服务线上“一网通办”。

5 智慧民政

挖掘民政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设计服务场景和应用。整合提升“一卡通”在民政领域应用水平,提升民政系统信息化管理效能。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实现救助信息化、精细化、高效化。

6 数字医保

依托全省医保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提升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基金监管等数字化水平。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结合国家、省级平台功能拓展,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推进医保移动支付、身份核验、在线办理、便民医疗等服务整合。

7 智慧交通

加快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推动跨部门交通数据整合,搭建交通领域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车道级、构件级高精度地图服务,提升公众出行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精准化水平。建设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支撑交通治理诊断、分析、评估。推动5G在交通领域应用,开展出行方式智能推荐、智能停车、无感支付等领域建设。

8 智慧文旅

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数字化应用,运用新技术打造文旅体验场景。提高旅游景区宣传营销、游客服务、景区综合管理等数字化能力,全面提升广安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9 智慧社区

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推进社区内部管理电子化和网格化,拓展居民获取社区公共信息和接受公共服务渠道。推广应用社区信息模型平台、“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推进社区智慧安防建设。推动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跨区域协同,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3.深化城市管理智慧调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传统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指挥系统,搭建城市三维数字底板,接入感知设备数据,推进城管数据汇聚,实现城市运行监测数据实时呈现,发展基于城市场景、时间模拟推演的“数字孪生”应用服务,促进城市管理与旅游业、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应对等深度融合,打造中心城区“停电零感知”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城市水电气等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实现“一站式”通办。

专栏6 城市管理建设重点工程

1 智慧城管

建设一体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行政执法、视频智能识别、环卫管理、应急指挥调度、审批管理、智能监测等业务系统,为城市运行状态作出预判、预警,为公共设施养护、城市运营决策及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 数字住建

综合利用一体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城市建设评价分析、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住房保障管理服务等数据挖掘分析。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实现对管网漏损、防洪排涝、燃气安全、电力异常等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

3 数字孪生

融合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 按照不同精度、场景、数据访问权限发布不同类型的模型数据,提供数字孪生服务。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三维数据底板,提高对城市重要区域、重点楼宇精细化管理能力。

4 海绵城市

依托智慧广安大脑以及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实现海绵城市运行数据全天候管理,及时发现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问题,支撑预警应急决策指挥。打造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展示及公众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支持度。

4.助推营商环境改善提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企业“一件事”集成服务,持续深化“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建设智慧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强招投标监管,健全招投标领域违法线索研判会商机制、投诉举报和办理情况信息共享机制。打造财政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推动项目评审线上运行、在线监督。建立政企沟通平台,完善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便捷兑现机制,探索线上线下同步实施“不来即享、免申即享”“不来即知、即办即享”等便民举措。完善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围绕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安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打造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川渝毗邻地区开放合作高地。

专栏7 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1 营商环境对标创新

对标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先行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对标创新行动,鼓励各地提炼总结特色亮点工作,推出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措施。

2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依托“一脑四中心”数据基础平台、技术支撑平台等数字底座,建设公共资源“一张网”。实现交易平台与项目投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对接,与行业主管部门、纪委监委对接,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提供数字支撑和服务保障。

3 财政评审信息化

优化升级财政评审信息化平台,实现项目从资料报送、收件、评审、征求意见、出具评审报告、资料归档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让评审过程处处留痕、可供追溯,全力打造“透明、规范、高效”财评。

4 创业孵化基地

绘制全市创新链地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打造“政产学研用”创新基地。依托广安(深圳)产业园,打造众创空间、创新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等创新平台。建立数字经济孵化中心,加快大数据在各领域推广应用,吸引和培养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5 金融服务专项活动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差异化金融需求。开展“同城融圈·金融先行”专项活动,推动涉企征信数据、金融资源、惠企政策和涉企服务等资源整合,畅通企业征信信息查询机制。创新“银税互动”合作模式,通过数据共享,实现银税服务联动,为诚信纳税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探索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数据共享交换,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保障。

6 惠企政策兑现

围绕惠企帮扶、援企稳岗、减税降费等,加快惠企政策兑现,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建立惠企政策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惠企政策制定、宣传普及、政策落实情况等开展评估,建立长效评估整改优化机制。

(五)拓展“数链”场景,构建智慧精准的政府治理体系。

1.强化经济调节智能精准。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通过数据应用对全市重点产业开展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经济发展韧性。深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应用,构建经济运行风险识别防范化解机制,加强经济领域多源数据汇聚,提升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等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研判能力。建设和完善经济运行、空间规划、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场景应用,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强化金融地产等领域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经济运行全周期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持续提升经济调节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专栏8 经济调节应用建设重点工程

1 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平台

建立综合调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具备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决策等功能的分析系统,提升项目建设、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等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研判水平。

2 经济合作

与周边区域和城市共建园区,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对接平台等载体,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承接性飞地数字化发展,吸纳技术、市场、管理优势落地广安,优化产业转移基础条件、产业配套等发展环境。

2.统筹市场监管一体发展。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感知等技术手段,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整合市场监管部门数据资源,创新市场监管应用,形成覆盖全面、互通高效、管理精准的数字化市场监管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构建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监管结果可追溯的智慧监管体系。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有效衔接。

专栏9 市场监管应用建设重点工程

1 “互联网+监管”

全面梳理监管事项清单,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智慧监管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支撑开展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智慧化水平。

2 信用监管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覆盖所有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体系。拓展“信用+”应用范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建立健全多元化信用监管应用场景。

3 食品药品监管

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覆盖全品类、全业务、全流程的“智慧药监”信息化平台,加强药品监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

4 安全生产智能化预警

依托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辖区企业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数据的监测预警。

3.加强社会治理协同联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数字化助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运行变为线上线下融合,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治理,提高防灾减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优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数字化应用,加强社会矛盾风险预测预警,提升网上行政复议、网上信访、网上调解、智慧法律援助等水平。深化“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强化政务与警务数据共建共管共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对“人、地、事、物、情、组织”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全周期服务管理。

专栏10 社会治理应用建设重点工程

1 智慧广安治理中心

分步推进智慧广安治理中心建设,打造数据中台、物联感知平台、AI能力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等,各部门、各县(市、区)实现数据汇聚和系统互联互通,开展公共数据协同治理。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模块,实现城市运行体征实时监测。支持智慧广安大脑数据、计算能力和场景开放,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开展智慧应用建设。

2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数字化

优化多元化调解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善调度流转数据库,探索异地视频调解、专家在线调解、法律机器人个性化服务等智慧调解手段,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的“互联网+”多维互动调解方式,实现群众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整体效能。

3 智慧公安

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打造智慧警务,建设面向基层、面向实战、面向公众、共享融合、深度应用的“智慧警务”体系,全面提升广安公安服务社会、维护社会治理的能力。

4 智能化防控

持续提升“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慧小区”“视觉计算”“圈层查控”等项目信息化水平,优化前端点位布局和智能感知体系,加强市、县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资源集约化建设,形成实战化应用、高标准布局,打造由外到内、全域覆盖的防控识别感知圈,建设智能化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视频图像在各领域应用。

5 数字网格

完善城乡社区(村组)网格化服务管理应用,推动党建、公安、城管、人社、民政等跨部门网格整合,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网络化、网格化发展模式,实现多网合一,赋能社区治理。

6 基层治理

以智慧广安大脑为支撑,依托政务“一朵云”,结合各类数字化应用场景,完善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搭建大整合、深应用治理平台。推进“12345”热线系统与“雪亮”工程、“天网”工程联网融合,建立覆盖城乡社会治理全过程协同融合体系。

7 数字乡村

汇聚农业资源、农特产品信息、国土空间等数据,依托农业农村大数据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统筹推进城乡数字化融合发展。整合农业大数据资源,开发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专题应用。

4.推动应急管理智慧高效。依托智慧广安大脑和市、县(市、区)应急指挥中心,打造应急指挥全市“一张网”,支撑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融合应急指挥。拓展完善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等部门分散异构的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建立监测感知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完善应急管理应用体系。优化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全面提升应急监督管理、指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各地应急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专栏11 应急管理应用建设重点工程

1 应急管理数字化融合

围绕全灾种、大应急和大指挥工作需要,聚焦融合指挥、应急通信、短临预警、全域感知、数据智能等方向,畅通110120等联动平台,加强事件接报、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研判分析、协同会商、应急评估等全流程管理,实现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指挥调度。

2 智慧消防

推动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前端感知层建设,实现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的实时感知与预警;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消防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实现“一张图”作战指挥,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水平。

3 公共卫生应急数字化

建立公共卫生智慧化监测预警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系统化支撑保障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利用社会化信息平台资源,构建形成协同联动、开放共治的公共安全协同管理合力。通过大数据汇集、实时分析、集中研判,辅助精准决策。

5.深化生态环保动态感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生态质量监测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推动污染源监测与排污许可监管、监督执法联动,加强固定源、入河排污口和出川断面监测,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协同推进嘉陵江、渠江流域等数字化绿色生态廊道共建。强化监测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进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与辐射、气候变化等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挖掘生态环境数据资产价值,推动形成集约节约、循环高效、普惠共享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专栏12 生态环保应用建设重点工程

1 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

集成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海量数据,推进自然资源“一张图”在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领域的支撑应用。建立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状况等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一站式综合研判服务,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精准科学。

2 智慧水利

优化健全涉水信息监测体系,汇集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和水工程涉水信息数据。建立“一河(湖)一档”,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数据库和“一张图”。建立信息共享互通、联合监测预警、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机制。

3 智慧气象

加快气象监测预报与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气象装备运维与管理,增强气象信息大数据分析能力,优化气象服务决策系统,提高重大经济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能力,提升气象服务港航、农业、生态环境、雷电防御等领域预测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化管理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数字化风险预警。

4 环境法制监督数字化

实施生态环境“智慧法制”系统建设,打造“环境法制+信息化+人工化”为一体的环境法制监督平台,提高执法程序、法制审核、质量评查、过程追溯、研判决策等流程数字化水平。

5 “双碳”综合信息监管

逐步整合工业、交通、建筑、能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数据,推动建立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数据库和分析数据模型,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综合信息监管分析,实现动态监测预警和监督。

(六)培育“数安”生态,建立可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

1.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落实中省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统一、纵向监督、横向联动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和全方位、多层级、一体化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风险评估、考核监督等制度,形成制度规范、技术防御、应急指挥、防控运营、监督管理“五位一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工作规范,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依法明确网络所有者、运用管理者和服务外包单位职责,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保密和密码应用检查,实现安全工作可量化、安全监管可控化、安全态势可视化,保障数字政府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有序运行。

2.提升安全保障支撑能力。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联防联控大安全理念,强化创新、技术、运营保障。全面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运用主动监测、智能感知等安全技术,完善政务云、网、大数据基础底座、政务业务应用等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开展预测、防御、检测、响应等安全防控工作,实现常态安全合规评估、督查检查等闭环管理。打造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持续提升城市动态安全保障能力。统筹市、县(市、区)两级安全运维保障工作,组建专业安全运营保障团队,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安全可靠水平。

3.强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贯彻落实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明确数据采集、汇聚、储存、共享、开发利用等各环节安全管理要求。完善数字政府密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政府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机制。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等要求,常态化开展数据保护治理,加强数据保护、评估、认证等工作,形成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工作格局,着力提升数据隐私保护水平。

专栏13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 关键安全信息设备部署应用

推进设备适配和后台技术在基础设施、网络、应用系统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逐步推进党政机关、业务部门政务系统适配开发,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

2 密码资源应用工程

推进已建网络和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改造,实现密码在等级保护三级及以上政务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网络和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完善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审查机制,强化密码在信息惠民及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密码保障能力。

3 网络和公共数据安全监测

建设覆盖云网的安全监管系统,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监测预警系统,形成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和预警处置机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安全监管联动机制,提高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4 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

面向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咨询、安全评估优化、安全态势感知等一体化城市级网络安全综合防控。强化城市系统的统一安全运维,落实风险评估、检查指导、考核监督等,实现城市级全网路由、交换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数据汇聚、实时分析和统一监管。

(七)争创“数联”样板,打造特色突出的“同城融圈”体系。

1.探索数字资源渝广共享。建立政务数据供需对接和供需关系长效更新机制,推进两地在标准体系共建、基础数据库共享、数据有效性互认、政务系统对接等方面合作。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政府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制度,依托两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同编制数据共享清单,统一发布数据资源目录并动态更新。依托川渝高竹新区,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推动实现两地政务服务数据可互通、可查询、可调用。推动跨区域数字治理服务和网络化监管,突破时空限制,以应用场景延伸服务效能。

2.实现数字政务川渝通办。建立“全程网办为主、专窗帮办为辅”“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工作机制,建设“川渝通办”示范窗口,优化“川渝通办”同城化服务,推动社保、医疗等领域平台对接、系统连接、数据共享。深化“川渝通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更多高频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档案等在渝广两地互认共享、跨省亮证,实现零材料提交、零跑动办理,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围绕金融支撑数字政务、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数字政府+金融科技”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广安特色的公共服务名片。

3.融入数字经济跨区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融入重庆“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和“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深化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应用,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全市重点园区数字赋能,深度融入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区域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推进旅游休闲、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加快数据服务产业布局,促进新零售、在线消费、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4.对接数字社会融合共建。加强社会治理联合指挥调度,形成网格协同、跨界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渝广两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高社会治理区域协同智能化水平。推动各类智能应用场景互认互通,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深化跨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打造“一号通行、一站服务、一体运营、一网通办”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数据与公共事业数据、社会数据融合共享。

专栏14 “同城融圈”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 渝广数据融合基础体系

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节点建设部署,探索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融合能力,夯实广安在同城双活、异地灾备数据中心的共建基础。推进广安参与重点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和应用,在交通、水利、能源、公共安全等领域,提升跨区域、多场景应用成效。

2 重点领域跨区域协同

推动渝广两地信息互通、标准互认,为企业开办、失信联合惩戒、食品安全监管协作等提供数据保障,促进市场监管领域跨区域业务协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政务服务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加强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跨区域协同服务场景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 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

围绕产业孵化区、科创孵化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引进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楼、企业培育中心、产业服务区和川渝合作创新大赛等推进科创孵化落地应用。

4  合(川)广(安)长(寿)协同发展区

强化共建合川武胜产业园、川渝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合川岳池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园政策配套,探索共建园区的数字化资源配置。提高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等生态环境联防联保数字化平台智能化共治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数字政府建设集中统一领导,组织开展数字政府专项研究,探讨决定数字政府发展重大事项。健全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工作机制,强化对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规划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措施、落实落细任务,促进构建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组织体系,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分级保障原则,将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纳入同级政府预算,切实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数字政府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导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建设运营和管理服务水平,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数字素养。搭建数字化学习教育平台,构建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育体系。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各地各部门学习培训培养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置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人才,打造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队伍。成立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推进与高校、科研机构和高端智库的战略合作,加快形成数字政府建设浓厚氛围。

(四)强化监测评估。建立数字政府建设常态化监测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台账,加强对重大任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和协调调度。构建数字政府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第三方评估,重点评估分析统筹管理、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开放、安全保障、应用成效等方面情况。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利企惠民效果和企业群众评价结果检验数字政府建设成效。

5980ce1196f041c7baba1c6f435d7b71/files/60aad61d1b49426b992bc3433b9ce3c5.pdf5980ce1196f041c7baba1c6f435d7b71/files/f6ee85bf53b14043b36a95219a6726ae.mp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 阙忠钧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www.365autohits.com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