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安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02-25 09:06 来源:广安日报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2021年2月5日在广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广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广安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部署和彭清华书记来广安调研指导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严格执行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收支及平衡情况

1.全市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02亿元,同比增长0.4%(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203.51亿元、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421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6.0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2亿元、调入资金21.27亿元、上年结转结余6.59亿元,收入总量为357.96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06.26亿元,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8.2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1.21亿元,支出总量为345.7亿元。

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结存资金12.26亿元。其中: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99亿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5.27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5.67亿元,下降2.9%。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专项补助收入4.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收入12.58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76.16亿元、上年结余1.5亿元,收入总量为180.21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151.16亿元,增长49.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加专项债务还本支出7.73亿元、调出资金20.55亿元,支出总量为179.44亿元。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结余7731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1亿元,增长3.4%,上年结余1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4669万元,下降47.1%,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7260万元,结余3218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9.43亿元,增长10.4%。加上年结余67.72亿元,收入总量为127.15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44.86亿元,下降2.3%。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滚存结余82.29亿元。

2.市级

(1)一般公共预算

市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95亿元,增长3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74.44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67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8.06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94亿元、调入资金2102万元、上年结转结余6.01亿元,收入总量为136.28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62.35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补助下级支出44.32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94亿元、债务还本支出7.41亿元、债务转贷支出9.62亿元,支出总量为125.64亿元。

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结存资金10.64亿元。其中: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86亿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4.78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8.57亿元,增长2.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专项补助收入2418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收入6.29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1.82亿元、上年结余1.28亿元,收入总量为78.2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51.86亿元,增长47%。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加补助下级支出1.5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支出2.63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31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19.23亿元,支出总量为77.54亿元。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结余6559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098万元,下降10.6%,加上年结余1万元,收入总量为8099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965万元,下降53%,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2102万元,结余3032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4.22亿元,增长3.1%。加上年结余51.7亿元,收入总量为95.92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35.89亿元,增长3.9%。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滚存结余60.03亿元。

(二)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备费使用情况

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0年初余额5.31亿元,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疫情导致市级出现收支缺口、兑现2014年以后退休人员一次性补贴等动用3.94亿元,因枣山园区超收、市级预备费等项目结余补充4.49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0年末余额为5.86亿元。

市级预备费安排7696万元,主要用于市级部门职工丧葬抚恤金、拥军优属、灾害防治等。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经省政府批准,2020年全市政府债务限额为414.12亿元。2020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381.84亿元,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法定债务率为81%,债务风险等级为绿色,属于债务风险可控地区。

2020年,省政府转贷我市政府债券112.18亿元(新增债券78.37亿元,再融资债券33.81亿元),主要用于产业园区、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及置换到期债券。

(四)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0年,全市各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贯彻落实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决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有力保障“六稳”“六保”落地落实。依法向市人大及常委会报告预决算草案、预算执行、预算调整、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重大事项。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指导,广泛征求人大及人大代表对预算编制的意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高效办理有关财政事项的人大代表建议33件、政协委员提案49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主动汲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智慧,在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加大公立医院投入、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等方面,采纳代表委员合理化建议。

一是保障疫情防控,不惜代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市财政紧急调度1.07亿元,市县财政统筹安排3.4亿元,保障医疗救治、设施设备购置、传染病房(隔离病房)改造、留观点租赁等资金需求。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开通“先预拨、后清算”绿色通道,启动紧急采购程序,确保资金和防疫物资及时到位。落实财政兜底政策,感染人员全部得到免费救治,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免费核酸检测,防控救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加班值班补助等政策兑现到位。

二是加强政策对冲,纾困解难助力经济稳步复苏。落实税收减免(缓缴、退抵)等政策,全年减税32.27亿元,地方承担12.85亿元,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6.62亿元。加强直达资金管理,推动37.2亿元资金高效精准投放到基层终端,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落实援企稳岗等补贴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用电、房租、物流、防疫等成本,涉及资金2.4亿元,9914户企业受益;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提取1.2亿元,支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贷款贴息、融资分险、风险补助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落实贷款展期、续贷、降息等政策,全市企业贷款余额391.45亿元,较年初增加37.58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166个BP(基点)。推出“战疫贷”“稳保贷”“再贷款”,向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32.51亿元,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32户。出台支持住房、汽车销售等刺激消费政策,引导消费市场复苏回暖。

三是抓实上争外引,多方筹资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精准对接国家投资方向,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89.11亿元,增长5.4%;争取特殊转移支付11.5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2.58亿元,分列全省第8位、第10位;争取省政府转贷我市新增债券78.37亿元,增长83.5%,拉动投资形成GDP132亿元。入股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省区域协同基金、小平基金总规模达44亿元,已到位6.3亿元,带动投资20亿元,为玄武岩纤维产业等14个重点项目提供支持。筹集2亿元成功入股四川银行。收回结余资金10.26亿元,依法处置低效、闲置资产收益2.1亿元。PPP落地实施项目累计20个,投资总额169.04亿元。

四是优化资金投向,集中财力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市县财政筹集促发展资金204.35亿元,全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以“三大园区”为主的产业平台建设,全力打好交通硬仗,保障城市提质和乡村振兴,川渝高竹新区、华蓥山隧道及引道工程、广安市妇女儿童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发挥了投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市级安排八大类专项资金3.18亿元,支持“341”现代工业、“363”现代农业、“352”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9.24亿元,在财政部绩效评价中列全国第二名。市级财政打紧开支,安排7.5亿元,通过项目配套、以奖代补等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五是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比68%,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投入力度不减,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投入财政资金48.53亿元,完成省定24件、市自办30件民生实事。实行“三保”支出“三单列三专项”管理,建立基本民生、工资和扶贫资金专户,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强化民生资金监管,164项惠民惠农补贴纳入“一卡通”发放,累计发放补贴31.01亿元,拦截违规金额1800万元,群众的救命钱、应急钱高效安全直达。硬化过紧日子17条措施,全市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14%,“三公经费”预算压减5.4%。

六是树牢底线思维,积极稳妥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制定“1+9”行动方案,出台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办法,建立专项债券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全方位防控财政经济运行风险。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落实年初偿债预算16.56亿元,申请再融资债券33.81亿元,足额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息。用好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和组合融资政策,发挥专项债券乘数效应。坚守“三个一律”底线,严格债券项目审核,杜绝脱离承债能力上项目铺摊子。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和变相举债,超额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市级债务风险等级从橙色降为黄色,全市风险等级保持黄色。建立库款动态监控机制,分类清理处置财政暂付款,全年消化暂付款4.6亿元。

七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圆满完成市县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73项改革任务,财政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与渝北区达成共识,在川渝高竹新区实施“统一征收、分别入库、利益共享”财税利益分享模式,探索跨省域共建园区财税管理新机制。理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确定两区三园区耕地占用税划转基数。深化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3大类248项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精准度。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试点,支付效率大幅提高。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推动政府由“养人”向“办事”转变。深化预算信息公开,统一公开平台,细化公开内容,市级部门按月公开预算执行情况,接受各方监督。

八是突出绩效导向,精打细算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制定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等5个规范性文件,充实“1+N”绩效管理制度体系。选择教育、医疗等6个领域,开展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促进绩效目标编制标准化。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对15个部门、11个项目、1个财政政策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31.93亿元。明确绩效结果5种应用方式,增强绩效约束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11次专项检查,查出违纪违规金额3.39亿元,涉及问题全部实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整改。组建专业团队,加强信息化项目评审,已评审信息化项目13个,节约资金6834万元。政府采购、财政票据、非税收入、国有资产、会计管理、部门内控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五)2020年主要财政收支政策落实和重点支出情况

2020年,全市各级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支出强度,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实处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全市投入29.77亿元,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的理念,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安排8.47亿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等,推动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安排14.11亿元,支持工业园区完善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安排1.21亿元,支持开展“电商节”“美食节”“购物月”等各项商贸活动,引导消费市场回暖,促进经济发展。安排资金9656万元,严格落实省政府13条、市政府20条政策措施,缓解生产经营困难,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安排8885万元,支持玄武岩纤维等优势产业开展科技攻关,落实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政策。安排资金7500万元,入股省区域协同基金和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安排1.37亿元,落实财金互动政策,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切实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是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程。全市投入49.09亿元,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总决战,建设美丽乡村。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1.18亿元,巩固6个贫困县摘帽成果,支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整合投入涉农资金10.64亿元,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1.69亿元,支持新(改)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9.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9.4万亩。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助资金3.5亿元,推动粮食增产扩面。安排1.4亿元,严格执行生猪保险临时性特殊政策,落实产业化项目补助,确保市场猪肉供给。安排5.71亿元,支持建设猫儿沟、向阳桥、应家沟、回龙寺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完成1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排农村综合改革资金6.74亿元,保障村级组织基本运转、提供公共服务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支持加强城市建设。全市投入98.27亿元,支持实施城市提质工程,改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安排84.08亿元,支持拓展城区面积、完善城区道路、改善雨污管网设施、建设城市公园、提升绿化景观,建成了一批花街、花道、花园、花海,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安排14.19亿元,实施棚户区住房改造4675套、老旧小区综合改造626个,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

四是支持打好交通硬仗。全市投入27.22亿元,支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安排2.65亿元,支持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有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域示范市建设。安排23亿元,支持G85银昆高速邓小平故里互通及连接线、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安排5680万元,有序推进广安机场、西渝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五是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市投入65.14亿元,支持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安排7.8亿元,新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3.2万个,有效解决公办幼儿园入学难问题。安排义务教育支出42.22亿元,为6.2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为19.33万名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支持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7所,建成义务教育学校16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7.5亿元,推进中学英语教学小班化试点,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质量。安排3亿元,免除2.5万名中职学生学费,落实各项奖补政策,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六是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投入43.1亿元,支持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8.81亿元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惠及187万参保人;安排2.36亿元,用于城乡医疗救助;安排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48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37万人。安排12.8亿元,为27.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城乡低保金和临时价格补贴,为2.8万名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为4.46万名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为4.2万名困难残疾人落实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安排5968万元,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完成9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区域性特困供养中心)项目,改造敬老院适老化床位1624张。

七是支持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全市投入40.55亿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排19.39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标政策。安排10.87亿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项目,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多渠道补偿”政策。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2.39亿元,为全市318.6万名常住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安排计划生育服务专项资金8702万元,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政策,缓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生产、生活、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特殊困难。

八是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投入4.35亿元,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安排2.46亿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180个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免费开放,常态化支持12250个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维护,新建20个乡镇文体广场、200个村级农村健身工程,建成社会足球场51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安排2861万元,实施北山小学堂、华蓥廨院寺等14处重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安排9300万元,支持小平故里提质、黑龙峡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九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投入12.86亿元,支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安排10.52亿元,持续开展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对城乡污水垃圾设施运营进行补贴。安排7645万元,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监察能力建设。安排8331万元,开展土壤面源污染治理及土壤污染监测,实施矿山恢复治理,支持打好净土保卫战。安排4595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卫生厕所加快普及,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安排2854万元,落实超低燃气排放、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重点方面的财政投入包含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付出艰苦努力,经受严峻考验,全市财政平稳运行、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成绩得益于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监督指导、支持关心,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共克时艰、砥砺奋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财源基础较为脆弱,收入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可用财力较少,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县级财政运转困难,预算紧平衡成为常态;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升,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财政平稳运行面临考验。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二、“十三五”财政工作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时期。五年来,全市各级按照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精心育财、聚财、理财、用财,圆满完成财政“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财政事业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

——稳步做大财政盘子,收支体量更大综合实力更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68%,收入规模从2015年的56.7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86.02亿元。上级补助由2015年的156.8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3.5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6.59%,支出规模从2015年的222.62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06.26亿元,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力度更大效果更实。落实前所未有的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简并增值税税率档次,落实一系列减费措施,有效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和居民个人负担,“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112.29亿元,实现各领域、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累计争取404.72亿元债券资金,支持建成投产一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为经济注入持久动力。创新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推动由直接投转向间接引,财金互动、以奖代补、政府基金等政策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引导撬动作用更加明显。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群众得到实惠更多全面小康成色更足。“十三五”期间,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左右,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与民生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节能环保、文化体育与传媒等重点支出从131.02亿元增加到185.01亿元,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残疾救助等惠民补贴标准逐年提升,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完善财政扶贫稳定投入机制,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5.73亿元,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累计投入277.2亿元,每年办成一批教育、就医、养老、生态等方面的民生实事。

——系统推进财政改革,现代财政治理基础更牢效率更高。《广安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的3大方面17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完善市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整完善市与三园区收入分配关系,分税制财政体制日益完善。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行“零基”预算改革,财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实施新修订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扎实推进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绩效管理改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思想共识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在预算、国库、资产、会计、票据、政府采购等方面实现成熟运用,财政运转更加高效。5年探索实践,财政改革从立梁架柱走向系统集成,现代财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统筹资源配置,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支持发展方式,增强财政保障和治理能力。一是培育稳定牢固的财源支柱。用好财政资金政策,厚植财源产业基础,确保收入增长稳定可持续。二是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集中财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市、交通基础设施、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和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三是深化以预算为重点的财政改革。推动建立健全预算支出中期规划与项目库对接机制,促进财力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细化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推进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建立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确保财政资源分配科学精准透明。四是理顺市以下财政体制。科学界定市与县(市、区)权责,合理划分各领域支出责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五是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探索将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纳入党政决策程序。提高政府债务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协同,发挥财政政策的最大效益。

三、2021年预算草案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编制好2021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彭清华书记来广安调研指导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市委“1234”工作思路,推动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落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按照“三保一优一防”的原则,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2021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要求:一是坚持积极稳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积极稳妥编制收入预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积极财政政策相衔接。根据收入预算情况,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体现更加积极的导向。二是厉行勤俭节约。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支出安排体现“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为后代谋、为长远计。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三保一优一防”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腾挪出来的资金用于保障市委重大部署落实。四是转变支持方式。创新财政支持发展方式,通过改革聚集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高效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五是提升资金绩效。突出“花钱必问效、高效多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必问责”的导向,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六是守住风险底线。依法依规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做好应对更加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以及重大风险的资金筹措和政策储备。

收支及平衡情况:

1.全市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1.2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128.19亿元、债务转贷收入31.21亿元、调入资金20.3亿元、上年结转结余12.26亿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83.1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236.63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8.3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1.21亿元,支出总量为276.17亿元,结余6.99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1.82亿元,加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307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82亿元、上年结余7731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24.54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87.02亿元,加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7.82亿元、调出资金19.7亿元,支出总量为124.54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3亿元,加上年结余3218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75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1.1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5933万元,支出总量为1.75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0.79亿元,加上年结余82.29亿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43.08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47.27亿元,滚存结余95.81亿元。

2.市级

(1)一般公共预算

市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7.44亿元,同口径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28.44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1.39亿元、调入资金2474万元、上年结转4.78亿元、上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5.86亿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78.15亿元(上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86亿元年初不予动用)。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实现56.06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207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4.6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1.39亿元,支出总量为72.29亿元,结余5.86亿元(上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安排:

支持教育方面,安排资金7.17亿元。主要用于:一是安排学前教育资金5930万元,支持公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推进在建幼儿园加快建设;落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提标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减免保教费。二是安排义务教育资金2.66亿元,加大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力度,全面消除“大班额”;支持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安排高中教育资金4901万元。支持友谊中学实施教学提质,深化中学英语教学小班化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继续实施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四是安排职业教育资金1.3亿元。全面落实中、高职生均经费保障政策,继续实施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落实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

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传媒方面,安排资金7856万元。主要用于:一是安排文化事业资金1100万元,支持文艺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戏曲创作,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二是安排旅游发展资金1200万元,支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三是安排文物保护资金500万元,支持开展重点文物修复与保护。四是安排广播电视资金986万元。支持广安广播电视台更新设备,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安排资金2.61亿元。主要用于:一是安排社会保险补助资金1.09亿元,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参保缴费补贴。二是安排就业创业资金800万元,做好高校毕业生、贫困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三是安排困难群众救助和优抚支出2741万元。健全支持统筹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困难群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制度。落实抚恤优待和退役安置政策,做好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支持卫生健康保障方面,安排资金19.67亿元。主要用于:一是安排医疗保险(救助)补助资金17.65亿元。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稳定住院保障水平,减轻门诊费用负担。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大重特大疾病保障力度,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二是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资金7227万元。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持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安排卫生健康能力建设资金3480万元,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提升医疗能力。

支持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工作方面,安排资金3.68亿元。主要用于:一是支持生态环保方面安排资金1.03亿元,持续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支持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安排应急资金7649万元,支持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三是安排债券还本付息资金1.91亿元,有序偿还债务,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

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安排资金1.48亿元。主要用于:一是安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资金5700万元。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实施奖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安排农村综合改革市级配套资金3500万元。支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三是安排政策性农业担保贴息800万元,继续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动提高农业生产保险保障覆盖面。

支持产业发展方面,安排资金1.68亿元。主要用于:一是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安排资金4468万元,围绕发展壮大“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培育重大产业,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安排科技资金2560万元,引导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6004万元,支持构建“352”现代服务业体系,支持发展社交电商、数字娱乐等新零售、新业态,支持生产型企业拓展出口业务。四是安排金融发展资金2344万元。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扩大信贷增量、健全融资分险机制、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改善普惠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方面,安排资金5.93亿元。主要用于:一是安排城乡建设资金1.83亿元,支持实施城市提质工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城市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加强城市管理。二是安排交通建设资金2.71亿元,全力推进机场、高铁项目建设,加快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三是安排住房保障资金1.39亿元,支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安居房保障工程。

保障机构运转和加强社会治理方面,安排资金6.9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加强人才引进,消防公用经费,纪委监委及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等必保重点刚性项目。

安排预备费6950万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增支需求以及难以预见的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9.98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6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820万元、上年结余6559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40.72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34.61亿元,加补助下级支出4455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66亿元,支出总量为40.72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838万元,加上年结余3032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870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7396万元,加调出资金2474万元,支出总量为987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6.88亿元,加上年结余60.03亿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06.9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37.92亿元,滚存结余68.98亿元。

(5)财政收回结转结余资金统筹安排情况

截至2020年末,市级财政收回结转结余资金7.56亿元,2021年拟安排6.2亿元,安排支出后,市级财政收回结转结余资金余额为1.36亿元。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2021年1月1日至预算草案批准前安排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亿元,主要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支出。

以上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市级除涉密单位外的部门预算草案及市本级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已报送大会,请一并审查。

四、2021年财政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组织落实好本次人代会的审查意见和相关决议决定,着力抓收入、保重点、促改革、强管理、防风险,确保预算目标顺利实现,为推动广安高质量发展加力增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收支预算管理,夯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财力基础。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用足用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债券资金。深化与中省产业基金的合作,扩大在广安投资规模,拓宽产业发展筹资渠道。落实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金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争取四川银行在我市开设分支机构。规范运用PPP、EPC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大闲置资金、资产定期清理盘活力度,统筹用于重点急需领域。坚持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政策,压减非必须非刚性支出,控制行政运行成本。推动直达资金常态化制度化,完善“一竿子插到底”的拨付模式,更加精准惠企利民。

(二)统筹整合财政资源,全力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项目推进实施。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市建设,发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政府专项债券、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用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财政金融互动等政策工具,保持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延续性,支持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成链集群发展。支持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支持主城区做大做强,实施城市提质工程,促进中心镇提质发展,推动与重庆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大产业园区建设投入,研究设立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基金和产业培育引导基金,探索园区收益反哺投入机制,推动新区建设成势见效。强化重大项目招引、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实效。

(三)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继续办好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支持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办区域性最好的医疗、办区域性最好的养老,进一步丰富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坚持就业优先,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类优化调整财政扶贫政策,保持五年过渡期内财政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防止贫困反弹。加大现代农业投入,支持生猪等优势产业规模发展,推进农业稳产增收。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资金安排和物资储备,落实免费接种新冠疫苗经费保障。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和跨区域补偿机制,守护好广安绿水青山。统筹发展与安全,支持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四)加强财政运行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研究出台《广安市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建立“借用管还”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实现“借债有限额、管理有规范、用款有约束、投资有回报、运营有收益、还款有保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将债券还本付息、隐性债务化解所需资金足额纳入预算,按期还本付息。完善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控机制,严格控增量化存量,确保风险等级不反弹。开展防范化解基层国库运行风险两年行动,建立库款统筹调度、超调还款、账户平衡机制,完成暂付款年度化解任务,增强财政资金调控能力。加强县级“三保”预算审核把关,严格保障范围和标准,确保“三保”支出风险事件零发生。

(五)纵深推进财政改革,加快完善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条例,制定市本级预算编制规程,动态优化财政支出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精准度。全面对接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交通、科技、教育领域改革。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探索建立与区域面积、人口规模、地理条件、经济状况、公共服务需求等挂钩的资金分配机制,做实基层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上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绩效结果与预算挂钩机制,促进绩效与预算一体化融合。全面完成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电子化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开展国有金融资本摸底,理顺国有金融资本权属关系和管理体制。

(六)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守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财政“两依”工作,规范财政决策行为,坚决堵住任性花钱的口子。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法定事项报告、建议提案办理、重点工作视察等机制,做好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数据保障,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聚焦热点难点开展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扎实整改政府采购专项巡视、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继续加强投资评审、国有资产、财政票据、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政信息化等基础工作,加快系统集成,确保财政资金始终置于有效监管之下。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虚心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担当作为,矢志奋斗,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市委“1234”工作思路: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新时代广安发展总体思路。“1”,指达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一个目标;“2”,指发挥“小平故里和紧邻重庆”两个优势;“3”,指强化“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三个抓手;“4”,指做到“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红色旅游胜地”四个加快建设。

2.六稳、六保:“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三大园区:广安(深圳)产业园区、成都·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川渝高竹新区。

4.三单列三专项:单列编制“三保”支出预算、单列设置“三保”支出账户、单列拨付“三保”支出资金、专项监控“三保”支出执行、专项实施“三保”支出监督、专项评价“三保”支出绩效。

5.三个一律:政府债券项目编制申报过程中,不符合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的项目一律不申报、不能及时开工建设的一律不申报、没有收益的项目一律不申报。

6.三保一优一防: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防风险。

7.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8.EPC:即工程总承包。承建方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9.财政两依:指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10.两新一重: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1.法定债务率:反映法定债务总体偿还能力,计算公式为:

法定债务率=(一般债务余额+专项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

12.债务风险等级:根据法定债务率水平由高到低设置红(债务率≧300%)、橙(200%≦债务率<300%)、黄(120%≦债务率<200%)、绿(债务率<120%)四个风险等级档次。(《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18号))

责任编辑:文钟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www.365autohits.com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