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家风世代传  耕读报国千秋颂 
——读《广安家风》有感
2022-11-25 17:14 来源: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办公室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邓氏即指邓小平家族世系。历史上邓氏家族一直是书香门第、名门旺族。邓氏先祖邓鹤轩从明洪武四年(1371)入川开始,便树立了“书香耕读报效国家”的优良家风,在其家风的影响和教育下,培养出了德廉至尚的湖广按察副使邓士昌、以身殉国的吏部尚书邓士廉、教书育人的大儒贤士邓琳、功德传世的大理寺正卿邓时敏、“无私才能无畏”的世纪伟人邓小平等优秀人物,他们的优良家风世代传承,他们的优秀品格千秋歌颂。

一、入籍广安的邓氏先祖

明洪武四年,兵部员外郎邓鹤轩从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辖)入川参与平定战乱。明洪武十三年(1380),入籍广安,定居广安州北望溪乡姚坪里(今广安区协兴镇)。

明朝建立后,尽管天下安定,但一些边疆和偏远地区仍战乱不断,尤其是川陕和云贵一带,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朱元璋为了巩固江山,于明洪武四年春派兵部员外郎邓鹤轩率兵入川,平息四川动乱。到四川后很快平息了动乱,并向朝廷建议“四川大量的土地荒废、人口流失,实在可惜,不如将人口众多的湖广百姓,迁移一部分到四川居住,相信四川的沃土比别的地方更能给百姓带来富庶的生活。不仅仅是老百姓,就是朝廷里的官员,也应鼓励他们到四川去落籍做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这样既可以为圣上开拓了疆域,又让更多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同意他举家入川的请求。明洪武十三年(1380),他便入籍广安州北望溪乡姚坪里,成为广安协兴邓氏先祖,邓小平是邓鹤轩的第十九世。

二、世代传承的邓氏家风

广安《邓氏宗谱》记载:“学圣贤,尚当勤,壮而行,上敬群,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立志气,而成人”。清代邓氏家族《汝骥手本》记载十二条族规训诫:正逆子、正伦纪、戒邪淫、戒盗窃、正人品、正宗支、正婚姻、戒争讼、型妻妾、尚节义、恤孤贫等,并指出,所重者,惟此孝悌节义,礼让廉耻;所甚恶者,莫若奸盗淫邪,刻薄争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族谱《子亮汝春补本》载十五条觉世格言:孝双亲、爱兄弟、教子孙、睦乡邻、慎交游、重师保、戒争讼、戒赌博、戒口过、教妇女、戒奢华、戒嗜酒、戒淫行、戒营求、戒气骄。

二十一世纪初,邓氏新立家训:遵法纪、思祖宗、孝父母,睦兄弟、顺夫妻、慎交友,戒酒色、去凶暴、敦文明,尚礼貌、讲信义、勤耕读,杜奸淫、禁赌博、除偷盗。并重申家风,注重履行、注重塑造思想品格,提升道德修养,确立新家风: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耻和。

从这些族规训诫、觉世格言、家训中,充分体现了邓氏家族的良好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文化素养,形成了独特的“书香耕读报效国家”的家风,并世代传承。邓小平先孺墓石刻对联:“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既是对邓氏后人,也是对全社会最谆朴的教育。

三、忠孝传家的邓氏楷模

邓琳是邓氏十一世,从事儒学教学三十多年,门下弟子人才济济,清雍正十三年(1735)因年资而升为中江县学政,一生酷爱读书授学,他说“我生性喜欢读书教学,乐此不疲。”他有六个儿子,教育严厉,特别是对第六子邓时敏督学更严,没有经过邓琳的允许不得参与外事,只守在书斋里念书。要求说话表达严谨,一旦有失言之处,便会严厉批评。邓琳告诫:“余一生苦学修行,清夜自省,颇无咎处,今仅精明经老命也。我家世传忠孝,积德行仁,曩者祸近海滨,羊舌之宗,几殄矣。幸先泽未斩,一线绵廷,以有今古。尝闻天之报,施善人,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汝曹勉之。”[这段文字意思:我一生埋头学问,刻苦用功,严谨修身,到了深夜则深加反省,觉得自己平生未尝做过什么让自己违心后悔的事情。如今也只是以经学教书为生的命。我们邓氏一向以忠孝传家,做好事,积德行。以前的时候,祖辈蒙受大祸,逃窜海边,整个家族,就像先秦时的羊舌氏一样,几乎全部灭亡。幸而先辈们所遗留的福泽还没有完全中断,一线绵延不绝,才有今天的子孙后辈。我曾听说,上天将会施报于善人,如果没有报于他自己,就会报于他的子孙后代。你们一定要以此勉力自己。]

原来,邓琳父亲邓嗣祖得以生存下来,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明崇祯十七年(1644),邓昉携妻子和两子[两子:邓嗣祖(邓琳父亲1637年出生,当时7岁)、邓绍祖(当时4岁)。]赴粤探望在海阳作县令的父亲邓士廉,走到高要县三叉河时,海贼劫抢,举家溺水,父母俱丧,仅邓嗣祖及弟邓绍祖幸免。兄弟俩逃荒要饭,被伍家村伍员外收养。嗣祖聪颖过人,长大后获伍员外招为女婿。后来邓嗣祖到广东科考,巧遇邓士廉的故人李实之子李仙根(当时为督学使者)。李仙根随即告诉嗣祖一个噩耗:邓士廉在清顺治十八年秋为缅人所诱,与其他41位大臣同时殉难,并告之朝廷谕令“将流寓各地的蜀绅督办回籍”。于是,嗣祖带着妻儿及弟弟于康熙十年(1671)回到广安。因嗣祖返乡之孝义可嘉,事迹感人,被尊为“白衣秀士”。后来,绍祖被虎所食。邓氏后人将邓嗣祖称为清代始祖。

乾隆元年(1736)邓时敏中进士,便在翰林院做官。喜报频传,邓琳面露喜色,给他写信道:“第一在修身立品,亲正人,闻正言,行正事。词臣以文章报国,读中秘书须如诸生习学业,学问自进于高明。古来名臣,学术事功,非两途也。勤修职业以报圣主。无望老父言。”“修身立品”的家训便时刻提醒着邓时敏,每天早晚都要看一遍。

邓时敏在朝廷做官多年,声名也越来越大,不久被提拔为侍讲。又因内阁大臣推荐,皇上钦命他为江南宣谕化导。邓琳又给他写信告诫:“尔边方一介,仰沐殊遇,内荐清班,出衔使命,深惧尔才之不逮,有贫高厚之恩。尚其恪其乃职,以勤宜德。意毋喜,事毋惮,劳减仆从,勿滋扰地方,广咨询,勿漠视民瘼。士习不驯,须养其廉耻。予之自新,民气不静,须动其天良,使之自悟。古人为上为德,为下为民,胥是道也。”

邓时敏恪敬职守,官员和百姓纷纷称颂他。在短短的五个月,邓时敏连升三次官,升到九卿之位。朝官们仰慕邓琳教子有方,为国为民一遍赤诚,夸赞邓琳既养育了人才,又得天伦之乐,被誉为“蜀中鸿儒”。

乾隆三年(1738),邓时敏回乡探亲,为父祝寿,在家住了几天。邓琳催促道:“国尔忘,私尔备,官而未之知耶?亟当乘时图报,余两人眠食无恙,且有诸子在,不须尔恋恋也”[这段文字意识是:你若是只知恋着家里,忘了国事,这还怎么做官啊?你要趁此机会,及时图报,我们老人饮食、睡眠都好得很,而且还有你的兄弟在身边,你不须挂念我们。]。于是邓时敏快马回到了京城。

邓时敏谨记父亲告诫:事君诚心无欺,恪守职责不懈怠,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上获皇上赏识,下得百姓拥戴。在回家守丧期间,为乡里尽心谋事,主持修纂乾隆《广安州志》,主持修建邓氏宗祠大廷尉,捐修古刹朝阳寺等,还主持整理邓氏祖谱,制定“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的辈份顺序。邓时敏去世后,朝廷为表彰其功德,赐建神道碑、德政坊。他因此成为后世之楷模。

四、报效国家的邓氏英才

邓氏家族从邓鹤轩开始,世代兴旺,人才辈出。邓鹤轩儿子邓显(邓梅庄),品行方正,举止谨严,敬亲尊长,年纪不大就文名远播,道德文章享誉蜀地。蜀献王朱椿闻其德贤文笔,屡下诏宣,终不出仕,隐逸一生。邓氏三世邓司训为明经进士。四世邓邦直为廪生,五世邓荣、邓杞、邓藻与六世邓瑛均为进士,邓杞、邓藻分别担任监察御史、兵马指挥使。七世邓自得中进士,其弟邓自高潜心理学研究,著有《四书五经讲义》,深得学者赞誉,尊称“杨柳先生”。八世邓士昌,明万历进士,廉洁持身,品行方正,颇得“清官”之誉;邓士廉,明崇祯进士,初任海阳令,后升吏部尚书,晋大学士。

到了清代,邓氏十一世邓琳教子有方,乾隆元年(1736)儿子邓时敏中进士,官至大理寺正卿。十四世邓存醇为明经进士。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或为朝廷命官、或为蜀中鸿儒的声名。

中华民国后,邓氏英才辈出。十八世邓绍圣(邓小平叔父),1921年与邓小平一道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1月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英勇就义。十九世邓蜀平(原名邓先治,邓小平胞弟),1960年12月后担任六枝县副县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十九世邓自力(原名邓先友,邓小平堂弟),抗大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后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部级)。

在邓氏家族的众多英才中,最杰出的便是邓小平,他16岁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主导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他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待亲友铁面无私,没有享受特殊照顾,充分体现了他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邓小平女儿邓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教育子女,最强调自律,“爸爸是个无私的人。因为无私,他才坚强,无论什么挫折、痛苦都不能把他打倒;因为无私,他才勇敢,敢于实事求是。”邓林挥毫写下“无私才能无畏”,这正是邓氏家风传承的最高境界,也是邓小平一生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

广安邓氏从先祖邓鹤轩到世纪伟人邓小平,共经历十九代,期间出了十位进士,当朝为官者数十人,他们正是秉承“书香耕读报效国家”的优良家风,世代传承,始终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报效国家,为历朝历代所称颂,他们的功绩和千秋美名永载史册。(作者:市地方志办公室 李有毅


责任编辑:熊君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www.365autohits.com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