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松:6年穿烂20双鞋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2021-03-20 08:01 来源:广安日报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6年前,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的前锋区观塘镇三台村(原双岩村),是脱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6年后,支部强、产业旺、村庄美、村民富,三台村摇身一变成为“幸福美丽乡村”。

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委政府出台的扶贫政策,也离不开该村第一书记李金松的辛勤付出。

2015年9月,前锋区委政法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的李金松被选派到三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便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积极以法治思维化纠纷、促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显身手,今年还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赴京领奖。

摸底数 补短板

他穿烂了20双鞋

翻开李金松的扶贫日记,他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希望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工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今年是他驻村的第6年,依旧是一身朴素的衣裳、一双普通的运动鞋,不同的是,脚上的运动鞋是他驻村以来换的第21双,以前的鞋子都是把鞋底磨穿了才扔。

就在到村的那天晚上,他彻底失眠了,满脑子都在想要怎么开展工作。为了尽快熟悉村情,特别是村里贫困户的状况,李金松每天要走上10来公里。由于村里多是泥泞难行的土路,没几天,一双鞋子就磨烂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他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地制定出村脱贫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级制度建设汇编等相关规划制度,为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道路不畅、山坪塘年久失修、没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薄弱的基础设施都是制约村发展的“短板”。李金松和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共硬化村道2.68公里,黑化道路0.8公里,新建便民路8公里,满足群众出行、产业发展的需求;新建山坪塘3口,维修整治山坪塘3口,新建饮水塔一个,新建灌溉渠道0.4公里,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村文化室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

“跑资金,要项目,协助办手续,卖土特产,需要城里乡下来回跑。”李金松回忆说,当时,村里路况不好,他还骑烂了两辆摩托车,跑了约8万公里。

解民忧 帮民困

他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如何赢得群众的支持,是打开扶贫工作局面的关键。

李金松深谙此理,在走访过程中,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村民扶危济困,聚人心。

刚到村时,就有一道难题摆在他面前——此前,有一位外省的业主在该村搞养羊场,由于经营不善,养羊场倒闭,还拖欠了村里几十户群众的工资、土地流转费,累计3万余元。

当时,业主不肯露面,打电话也常常是无人接听,尽管困难重重,李金松与扶贫干部都没有放弃,一次不行就跑两次,两次不行就跑三次,他们反复跟该业主联系,最终在执法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业主的老家及其本人,帮助本村群众追回了全部欠款。

2016年,他在走访中得知5组正在上大学的唐建兰,品学兼优,每年都能拿奖学金,但父亲因肺癌去世不久,家里没有啥经济来源,大三的学费愁坏了一家人,亲戚朋友们都劝唐建兰辍学务工,为家里减轻负担。

为此,他联系了爱心企业捐资助学,为唐建兰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帮助她在2017年顺利完成学业。“要不是李书记,我就无法读完大学,受他影响,我也成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唐建兰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一直扎根前锋区虎城镇,从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

李金松的实在,是因为他从来都把群众的难处看在眼里装在心里,从不让群众诉求落空。在一次走访中,他注意到该村6组的夏婆婆在院子里偷偷抹眼泪。经过询问,他了解到夏婆婆的老伴已经病逝,四个儿子除二儿子已过世,其他三个儿子相互推诿,不愿意赡养母亲。在他耐心调解下,夏婆婆的儿子儿媳终于醒悟,达成调解协议,让老人老有所依。

群众的诉求,李金松都装在心里,也落实到了行动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重“造血” 促发展

他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好久能进场?”“现在手续基本都跑完了,大后天就进场了!”3月16日,李金松向业主范琪梅询问进度,并叮嘱她有困难一定要及时向他反映。

在范琪梅看来,这次项目进场非常不容易。要是没有李金松的帮助,项目进场肯定遥遥无期。2019年底,她在该村流转了230亩土地,准备发展生猪-沼气-蔬菜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遭到部分村民反对,李金松便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让群众接受了“租金+务工费+分红”的模式。

“我们在山地建养猪场,还涉及一户无人居住的老旧农房。”范琪梅说,当时,她和村民协商多次,但房屋拆迁补偿无法达成一致,好在李金松从中调解,最终达成一致协议,“今年过年预计出栏生猪5000余头。”

“发展产业是群众持续增收的根本之策,产业全面开花,才能拓宽群众致富路。”李金松说,他一直在想点子,想出路。刚到村时,他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种植了花椒树,由于缺乏技术、树木老化等因素导致花椒没有销路。为此,他带领村两委、村民代表到重庆江津考察花椒产业,回村后,他就对全村花椒进行升级改造,对贫困群众实行免费换种、培训技术,并免费发放鸡苗,搞林下养殖,如今村里已发展900多亩花椒产业,带动300多户群众年均增收1000元。

为让“空壳村”有稳定收入,2016年,李金松推动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及农业公司,新建花椒产业基地50亩,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有力保障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村集体花椒基地挂果,加上出租场地、引进业主搞养牛场等形式,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4万余元。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我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带领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谈及未来,李金松信心满满。(前锋区记者站 刘华 广安日报记者 刘婧)

责任编辑:安伟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www.365autohits.com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