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安资讯 / 热点关注
面对四川“新高考” 
高一时一定要先做好这件事
2023-04-12 08:39 来源:广安日报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2022年6月,四川正式迎来“新高考”。这意味着,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就要面对新高考模式下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选科。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为与之前“大文理时代”不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以专业定学校,以职业定人生”。简单来说,“选科”直接决定着你可以填报哪些大学和专业。

4月9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联合川内八所“双一流”高校招生办,围绕“新高考”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现场嘉宾就选科等话题分享了许多“干货”,值得家长和考生们细细研读。

新高考“新”在何处?

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等模式全变了

很多家长和考生想知道,“新高考”到底新在哪里?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招生处副处长刘日升总结说,在新高考背景下,科目选择、学习方式、志愿填报等全部都是“新的”。

首先,在“3+1+2”模式下,考生不再单纯是“我要学文还是学理”,而是面临12种选科搭配。选科和专业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要结合兴趣爱好、升学录取、后期就业发展等,考虑到方方面面。

其次,学习方式也变了。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生涯教育方面,学校要重视学生的高中素质综合档案,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专业选择进行配套指导。

此外,录取端也变了。“新高考后,招生单位不再是文史类或理工类,而是专业组的形式,即有多少种科目搭配,高校就应设置多少对应的投档单位。与此同时,生源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高校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刘日升表示。

选科怎么“选”?

将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权衡指标

多达12种科目组合,学生该如何选科?

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详给出四点建议。

首先,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自我,明确价值实现的内容。在市场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时代,好专业、好学校、好工作并不能直接画等号。

“毕业与就业两套标准体系之间的观念冲突、中国传统家庭对就业的期待、目前就业市场的现实压力……多种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选择性焦虑,以及慢就业的心理状态。因此在选科和报考中,要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将高考、大学、学习、工作选择作为整体进行规划,逐步探索和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统一。”

其次,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专业,了解人才培养的内容。选科与高考是一种博弈,具有随机性,也具有高风险。

“我们需要明确专业这一概念。比如,不同高校相同的专业名称,它的学科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可能不同;在高职、本科、研究生不同学段,专业的内容边界也存在不同。同时,专业名称和岗位名称相近,并不意味着专业对口。”

然后,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学科,了解学科发展的内容。

“目前国内高校大类招生大概有三种模式,主要以学科门类、实验班以及专业学院进行招生,本质都是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交叉学科,同时将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出现了各个学校形式各异的人才培养路线图。所以,我们要把一校一案作为选科和报考的重要参考之一。”

最后,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职业,了解就业政策的内容。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达到4655万人,多个部门出台了大量促进就业的政策。因此,在选科与报考过程中,要将就业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和权衡指标,对就业政策做一个及时、全面的了解。

生涯规划怎么做?

高分数不一定等于好人生

“分数至上”的时代已成过去式,新高考来了,学生的生涯规划该怎么做?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资深招考专家徐琳给出了几点思考。

首先,应该了解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让孩子的生涯规划或者生涯发展能够顺势而为。

在徐琳看来,新高考与其说是对高中教育的改革,不如说是对整体教育的一次改革。“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好大学与好人生画不上等号的现象,这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为什么?因为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精英化时期。”

人才分类培养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比如说,985、211、“双一流”大学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其他大量的普通省属公办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所以在给孩子做生涯规划时,我们要符合国家对于人才的基本设计。可能很多家长又要担心就业问题,这点可以放心,只要发挥孩子所长,符合孩子个人发展特点,即使是在应用型大学,他对于社会未来的贡献不见得比清华北大的学生差。”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值得思考。按照生涯理论来说,徐琳认为,一个人适应社会,其实有三种能力:专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从高中生角度来说,专业技能其实就是分数。我们往往忽略了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培养,而这两种技能恰恰才是学生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非常重要的东西。具体可以理解为,人的梦想感、志向、创新、克服困难的能力、心理弹性、内驱力、交际能力、情商等等。”(据《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李锦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www.365autohits.com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Reserved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

网站支持IPv6